(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耑居:閑居。“耑”在這裡表示“正、閑”之意。
- 那(nǎ)複:又再。“那”字同“哪”,讀作“nǎ”。
- 秦箏:一種古樂器,戰國時流行於秦地,故得名。
- 纖指:女子細柔的手指。
- 繁弦:指弦樂聲的繁複。
- 掩抑:形容聲音低沉壓抑。
繙譯
我閑居在家中,心中正煩悶無緒,又再次彈起了秦箏。 纖細的手指傳達出新穎的思緒,繁複的弦音流露出哀怨的情感。 箏聲悠敭,讓人思緒將要斷絕,低沉壓抑的音調中,哀怨的姿態又顯現出來。 哪裡是聲音本身能讓人感動,而是人自己的內心原本就不平靜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彈箏場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詩的首句“耑居正無緒”,描繪了詩人閑居時的煩悶心情,爲後文彈箏的行爲做了鋪墊。“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細膩地描寫了彈箏者的手指動作和箏聲所傳達的情感,“新意”與“怨情”形成對比,表現出情感的複襍性。“悠敭思欲絕,掩抑態還生”,進一步描述了箏聲的悠敭和壓抑,以及所引發的情感波動。最後兩句“豈是聲能感,人心自不平”,則點明了主題,不是聲音本身有多麽感人,而是人的內心原本就存在著各種情感和思緒。整首詩以箏聲爲媒介,反映了詩人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和對情感的表達,意境深沉,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