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秀才歸寧

· 張籍
桂楫彩爲衣,行當令節歸。 夕潮迷浦遠,晝雨見人稀。 野芰到時熟,江鷗泊處飛。 離琴一奏罷,山雨靄餘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楫(guì jí):用桂木製成的船槳,這裏指船。
  • 彩爲衣:指船上裝飾華麗,如同披着綵衣。
  • 行當:即將,將要。
  • 令節:佳節,這裏指節日或吉日。
  • 夕潮:傍晚的潮水。
  • 迷浦:模糊不清的河口。
  • 野芰(yě jì):野生菱角。
  • 江鷗:江上的鷗鳥。
  • 離琴:離別時彈奏的琴曲。
  • (ǎi):雲霧,這裏指山間的霧氣。
  • 餘暉:夕陽的餘暉。

翻譯

船上裝飾着華麗的綵衣,即將在佳節歸去。 傍晚的潮水使河口變得模糊不清,白天的雨中見到的行人稀少。 野生的菱角成熟時,江上的鷗鳥在停泊處飛翔。 離別時彈奏的琴曲一結束,山間的霧氣和夕陽的餘暉交織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鄭秀才歸寧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不捨和祝福。詩中「桂楫彩爲衣」形容船隻華麗,預示着歸途的美好;「夕潮迷浦遠」和「晝雨見人稀」則通過潮水和雨景,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寂寥的氛圍,增強了離別的情感。後兩句以野芰和江鷗的自然景象,以及離琴和山雨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與人文,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旅途平安和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