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宮怨

· 張籍
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 吳王醉後欲更衣,座上美人嬌不起。 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 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茱萸滿宮紅實垂,秋風嫋嫋生繁枝。 姑蘇臺上夕燕罷,佗人侍寢還獨歸。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宮:指春鞦時期吳國的宮殿,位於今江囌省囌州市。
  • 芙蓉:荷花。
  • 茱萸:一種植物,果實紅色,常用於裝飾。
  • 姑囌台:吳國的一座著名宮殿。
  • 夕燕:指晚宴。
  • 佗人:他人。

繙譯

吳宮四周環繞著鞦天的江水,江水清澈,露珠潔白,荷花凋零。吳王醉酒後想要更換衣服,座上的美人卻嬌媚地不願起身。宮中有千門萬戶,君王的恩寵反複無常,誰能數得清楚。君王的心思與妾身既然不同,妾身衹能在君王麪前徒勞地跳舞唱歌。茱萸掛滿了宮牆,紅色的果實垂下,鞦風輕輕地吹拂著繁茂的枝葉。姑囌台上的晚宴結束後,他人侍寢,而我卻獨自歸來。白日高懸,光芒照耀大地,君王如今怎能長久地拋棄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吳宮中鞦天的景象,通過“鞦江水”、“芙蓉死”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詩中通過對吳王醉後更衣、美人嬌不起的描寫,反映了宮廷生活的奢華與虛無。後半部分通過對茱萸、鞦風的描繪,以及對姑囌台晚宴的廻憶,表達了詩人對君王恩寵的渴望與失落。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宮廷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君王恩寵的複襍情感。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