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茱萸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因盛產茱萸而得名。
- 菊酒:菊花酒,古代重陽節時常飲用的酒。
- 山客:山中的隱士或遊客。
- 萸囊:裝有茱萸的袋子,重陽節習俗中佩戴以避邪。
- 牧童:放牛或放羊的兒童。
- 大隗:古代傳說中的山神。
- 鴻蒙:古代傳說中的宇宙初開時的混沌狀態,也指自然界的元氣。
翻譯
我帶着菊花酒,與山中的遊客共飲,牧童的腰間繫着裝有茱萸的袋子。 行走在山間,彷彿追隨古代的山神大隗,心中卻如同詢問宇宙初開時的混沌元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在茱萸山的景象,通過「菊酒」與「萸囊」兩個細節,展現了節日的習俗。詩中「路疑隨大隗,心似問鴻蒙」表達了詩人在山中行走時的超然心境,彷彿與古代的山神同行,內心則沉浸在對宇宙起源的深邃思考中。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宇宙的敬畏和探索。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
張說的其他作品
- 《 羽林恩召觀御書王太尉碑 》 —— [ 唐 ] 張說
- 《 奉和同皇太子過慈恩寺應制二首 》 —— [ 唐 ] 張說
- 《 巡邊在河北作 》 —— [ 唐 ] 張說
- 《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大明舞 》 —— [ 唐 ] 張說
- 《 南中別陳七李十 》 —— [ 唐 ] 張說
- 《 恩賜麗正殿書院賜宴應制得林字 》 —— [ 唐 ] 張說
- 《 唐封泰山樂章豫和六首 》 —— [ 唐 ] 張說
- 《 奉和聖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 —— [ 唐 ]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