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洛都門

· 張喬
山川馬上度邊禽,一宿都門永夜吟。 客路不歸秋又晚,西風吹動洛陽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宿:住宿,過夜。
  • 洛都門:指洛陽的城門。
  • 山川:山脈和河流,這裏泛指自然景色。
  • 馬上度邊禽:在馬背上看到飛過邊境的鳥。
  • 一宿:一夜。
  • 都門:城門。
  • 永夜:整夜,長夜。
  • :吟詠,這裏指詩人因思鄉而吟詩。
  • 客路:旅途,旅行的路。
  • 不歸:沒有回家。
  • 秋又晚:秋天已經深了。
  • 西風:秋風。
  • 吹動:吹拂。
  • 洛陽砧:洛陽的搗衣聲,砧(zhēn)指搗衣石。

翻譯

在馬背上,我穿越山川,看到飛過邊境的鳥兒,一夜之間,我在洛陽的城門內度過長夜,吟詠着思鄉之情。

旅途中,我沒有回家,秋天已經深了,秋風吹拂着,我聽到了洛陽城中的搗衣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山川馬上度邊禽」一句,通過馬背上的視角,展現了詩人旅途的艱辛和邊疆的荒涼。而「一宿都門永夜吟」則表達了詩人在異鄉的長夜中,因思鄉而難以入眠,只能吟詠以抒發情感。後兩句「客路不歸秋又晚,西風吹動洛陽砧」則進一步以秋風和洛陽的搗衣聲,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感和對家鄉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切的鄉愁和對家的眷戀。

張喬

張喬

張喬,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 168篇诗文

張喬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