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梅處士

· 張籍
早聞聲價滿京城,頭白江湖放曠情。 講易自傳新注義,題詩不著舊官名。 近移馬跡山前住,多向牛頭寺裏行。 天子如今議封禪,應將束帛請先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聲價:名聲和地位。
  • 京城:指首都長安。
  • 放曠:放縱不羈。
  • 講易:講解《易經》。
  • 自傳:自己編寫。
  • 新注義:新的注解和解釋。
  • 題詩:在作品上題寫詩句。
  • 不著:不寫明。
  • 舊官名:過去的官職名稱。
  • 馬跡山: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牛頭寺:寺廟名,具躰位置不詳。
  • 封禪: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 束帛:古代用於聘問、賞賜的禮物,這裡指用來聘請賢士的禮物。
  • 先生:對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的尊稱。

繙譯

早先就聽說你的名聲和地位在京城非常顯赫,如今你白發蒼蒼,卻依然保持著放縱不羈的江湖情懷。你親自講解《易經》,竝自己編寫了新的注解和解釋,你在作品上題寫的詩句中,不再寫明過去的官職名稱。你最近搬到了馬跡山前居住,經常前往牛頭寺裡行走。如今天子正在商議擧行封禪大典,應該會帶著聘禮來請你這位有學問、有德行的先生。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梅処士的學識和品德,以及他在江湖中的放曠情懷。詩中通過描述梅処士講解《易經》、題詩不著舊官名等行爲,展現了他超脫世俗、追求學問的精神風貌。最後提到天子議封禪、應將束帛請先生,暗示了梅処士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已經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尊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梅処士的敬仰之情。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