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山鶴

羽客驂仙鶴,將飛駐碧山。 映鬆殘雪在,度嶺片雲還。 清唳因風遠,高姿對水閒。 笙歌憶天上,城郭嘆人間。 幾變霜毛潔,方殊藻質斑。 迢迢煙路逸,奮翮詎能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羽客:指仙人。
  • (cān):古代指駕在車前兩側的馬,這裏指駕馭。
  • 碧山:青翠的山。
  • 清唳:清脆的鶴鳴聲。
  • 高姿:高雅的姿態。
  • 笙歌:指仙樂。
  • 城郭:城牆,這裏泛指人間。
  • 霜毛:指鶴的白色羽毛。
  • 藻質斑:指鶴羽毛上的花紋。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奮翮(hé):振翅飛翔。

翻譯

仙人駕馭着仙鶴,將要飛翔停留在青翠的山峯。 映照着松樹的殘雪還在,飛越山嶺時片片雲彩也隨行。 清脆的鶴鳴聲隨風傳遠,高雅的姿態對着水面悠閒。 仙樂迴盪在天上,人間城牆中的人們感嘆不已。 幾次變換,鶴的羽毛依舊潔白,羽毛上的花紋也與衆不同。 遙遠的雲路顯得飄逸,振翅飛翔,豈是凡人所能攀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仙人與仙鶴在山間的超凡景象,通過「映鬆殘雪」、「度嶺片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幽遠而神祕的氛圍。詩中「清唳因風遠,高姿對水閒」生動表現了仙鶴的優雅與超脫,而「笙歌憶天上,城郭嘆人間」則巧妙對比了仙境與人間的差異。結尾的「迢迢煙路逸,奮翮詎能攀」更是深化了仙鶴飛翔的不可及與神祕感,表達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與對人間的超然態度。

張仲素

張仲素

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爲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