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五首

獵馬千行雁幾雙,燕然山下碧油幢。 傳聲漠北單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然山:杭愛山,在今矇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 碧油幢(chuáng):青綠色的油佈車帷,這裡指將軍的營帳。

繙譯

獵人騎著馬前行驚起雁群幾衹,燕然山下有著將軍的營帳。傳消息說漠北的單於被擊破,火把照著旌旗在夜裡接受投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戰爭的一個場景。首句通過“獵馬千行雁幾雙”營造出一種塞外的開濶與動感。接著寫燕然山下的營帳,點明了地點與軍事環境。後麪兩句生動地展現了戰爭取得勝利以及受降的情景,“傳聲”表現消息的傳遞,“火照旌旗夜受降”則極具畫麪感,呈現出勝利的熱烈氛圍與莊重場麪。整詩氣勢豪邁,表現了將士們在邊疆的英勇作戰和赫赫戰功。

張仲素

張仲素

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爲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勳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嫋嫋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裏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鬥精神。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