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館逢賀秀才

· 馬戴
貧病無疏我與君,不知何事久離羣。 鹿裘共弊同爲客,龍闕將移擬獻文。 空館夕陽鴉繞樹,荒城寒色雁和雲。 不堪吟斷邊笳曉,葉落東西客又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邊館:邊疆的驛館。
  • 鹿裘:用鹿皮製成的粗糙衣服,常用來形容隱士或貧賤的生活。
  • 龍闕:指皇宮或朝廷。
  • 將移:即將遷移,指朝廷的變動。
  • 擬獻文:準備獻上的文章或建議。
  • 空館:空蕩蕩的驛館。
  • 荒城:荒涼的城池。
  • 邊笳:邊疆的笳聲,笳是一種古代樂器。

翻譯

我與你同樣貧病交加,不知爲何長久地離開人羣。我們穿着簡陋的鹿皮衣,共同作爲異鄉之客,面對朝廷即將的變動,準備獻上我們的建議。夕陽下,空蕩的驛館裏烏鴉繞樹飛翔,荒涼的城池中寒色與雁雲相伴。難以忍受的是,在邊疆的笳聲中吟詠至破曉,葉子隨風飄落,東西方向的旅客又各自分道揚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驛館的孤寂景象和兩位貧病交加的旅人的心情。詩中通過「鹿裘共弊」、「空館夕陽」、「荒城寒色」等意象,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離羣索居生活的無奈和對朝廷變動的期待。末句「葉落東西客又分」則抒發了對人生無常和離別的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淒涼,展現了馬戴詩歌中特有的邊塞情懷和人生哲理。

馬戴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