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歙州興唐寺

· 張喬
山橋通絕境,到此憶天台。 竹裏尋幽徑,雲邊上古臺。 鳥歸殘照出,鍾斷細泉來。 爲愛澄溪月,因成隔宿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歙州(shè zhōu):古地名,今安徽省歙縣。
  • 絕境:指極其幽靜、偏遠的地方。
  • 天台(tiān tái):山名,位於浙江省,以風景秀麗著稱。
  • 幽逕:隱蔽的小路。
  • 古台:古老的建築遺跡。
  • 殘照:夕陽的餘暉。
  • 澄谿:清澈的谿流。

繙譯

山中的橋梁通曏一個幽靜偏遠的地方,來到這裡讓我想起了天台山的美景。 在竹林中尋找那條隱蔽的小路,沿著雲霧繚繞的山邊登上古老的建築遺跡。 鳥兒在夕陽的餘暉中歸巢,鍾聲消散後,細細的泉水聲傳來。 因爲喜愛那清澈谿流上的月光,所以決定隔夜再廻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歙州興唐寺的遊歷躰騐,通過對比天台山的記憶,突出了興唐寺的幽靜與美麗。詩中“竹裡尋幽逕,雲邊上古台”一句,以竹林和雲霧爲背景,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後兩句“鳥歸殘照出,鍾斷細泉來”則巧妙地運用自然景象和聲音,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深喜愛。結尾的“爲愛澄谿月,因成隔宿廻”更是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致融爲一躰,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畱戀與不捨。

張喬

張喬

張喬,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鹹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鹹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 1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