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 張繼
東越秋城夜,西人白髮年。 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 鳳輦棲岐下,鯨波鬥洛川。 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蒼蒼不可問,餘亦賦思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越:指今浙江東部地區。
  • 秋城:秋天的城池。
  • 西人:指來自西方的遊子。
  • 白髮年:指年老。
  • 寒城:寒冷的城池。
  • 警刁斗:刁斗,古代軍中用具,白天用作炊具,夜間敲擊以警戒。這裏指警戒聲。
  • 孤憤:孤獨而憤慨。
  • 龍泉:寶劍名,這裏指寶劍。
  • 鳳輦:皇帝的車駕。
  • 棲岐下:棲息在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
  • 鯨波:巨浪。
  • 鬥洛川:在洛河中相鬥,洛河在今河南省。
  • 量空海陵粟:量,計量。海陵,地名,在今江蘇省泰州市。粟,糧食。
  • 賜乏水衡錢:賜,賞賜。乏,缺乏。水衡,古代官名,掌管水利。錢,錢財。
  • 投閣嗤揚子:投閣,跳樓。嗤,嘲笑。揚子,指揚雄,西漢文學家。
  • 飛書代魯連:飛書,迅速傳遞的書信。代,代替。魯連,指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謀士。
  • 蒼蒼:深青色,這裏指天。
  • 餘亦賦思玄:餘,我。賦,寫詩。思玄,思考深奧的道理。

翻譯

在東越的秋夜,城池靜謐,我這來自西方的遊子已是白髮蒼蒼。 寒冷的城池中警戒聲響起,我孤獨而憤慨,懷抱着寶劍龍泉。 皇帝的車駕棲息在岐山之下,巨浪在洛河中相鬥。 我計量着海陵的糧食,卻缺乏水衡的錢財。 我嘲笑揚雄跳樓的舉動,用飛書代替魯仲連的謀略。 深青色的天空不可問,我也只能寫詩思考深奧的道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張繼在秋夜中的孤獨與憤慨,通過對東越秋城、白髮年、寒城警刁斗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詩中「孤憤抱龍泉」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後文通過對鳳輦、鯨波等宏大意象的運用,以及對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的現實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不滿與自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和個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張繼

張繼,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爲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