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獻王墓

· 張繼
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閒中見舊編。 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 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河間獻王:指西漢時期的河間王劉德,以好學著稱,收集古籍,對文化有貢獻。
  • 宗室:指皇帝的家族成員。
  • 遺事:指歷史上的事跡或傳說。
  • 舊編:指古代的文獻或記錄。
  • 往跡:過去的痕跡或遺跡。
  • 荒塚:荒廢的墳墓。
  • 寒菸:冷清的菸霧,常用來形容荒涼景象。
  • (zhì):書套,這裡指書籍。
  • 三雍:古代的三個宮殿,這裡指重要的文獻或經典。
  • 雅樂:古代的宮廷音樂,代表高雅文化。
  • 雄歌:雄壯的歌曲,這裡指流傳下來的詩歌。
  • 大風:指《大風歌》,漢高祖劉邦所作,代表漢朝的雄壯氣勢。

繙譯

在漢家宗室中,河間獻王劉德獨被稱贊爲賢明,他的事跡在閑暇時從古文獻中得以重溫。偶然路過河間,尋找他過去的痕跡,卻衹能看到荒廢的墳墓被冷清的菸霧所環繞。他曾頻繁地尋求古代的書籍,獨自麪對著重要的經典文獻。然而,高雅的宮廷音樂尚未複興,他已離世,但他那雄壯的詩歌依舊像《大風歌》一樣流傳下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河間獻王劉德的追憶,表達了對古代賢王的敬仰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詩中,“荒塚帶寒菸”一句,既描繪了獻王墓地的荒涼,也隱喻了文化的衰落。後兩句則通過對比“雅樂未興”與“雄歌依舊”,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即使時代變遷,真正的文化遺産仍能跨越時空,影響後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文化的尊重。

張繼

張繼,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爲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 36篇诗文

張繼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