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臺

嘗聞薛公淚,非直雍門琴。 竄逐留遺蹟,悲涼見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尋。 人事已成古,風流獨至今。 閒情多感嘆,清景暫登臨。 無復甘棠在,空餘蔓草深。 晴光送遠目,勝氣入幽襟。 水去朝滄海,春來換碧林。 賦懷湘浦吊,碑想漢川沈。 曾是陪遊日,徒爲梁父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薛公:指薛稷,唐代文學家、政治家。
  • 雍門琴:古琴曲名,相傳爲雍門周所作,表達哀怨之情。
  • 竄逐:被貶謫、流放。
  • 暇豫:閒暇安樂。
  • 風流:指才華橫溢、有文采。
  • 甘棠: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樹,象徵着君子的美德。
  • 蔓草:蔓延生長的草。
  • 幽襟:深藏的情懷。
  • 湘浦:湘江邊。
  • 漢川:漢水流域。
  • 梁父吟:古代楚國的民歌,表達哀怨之情。

翻譯

曾聽說薛公淚下,不僅是因爲雍門琴的哀怨。 他被貶謫留下的遺蹟,悲涼地展現了他的心境。 在府中因閒暇而安樂,江上幸運地招來尋找。 人事已成過去,唯有他的才華至今流傳。 閒暇中多有感嘆,清新的景色暫時登臨。 不再有甘棠樹的存在,只剩下蔓延的草深。 晴朗的光線送遠目,勝景之氣深入幽深的情懷。 水流去朝向蒼茫的大海,春天來臨時換上碧綠的樹林。 賦詩懷念湘江邊的弔古,碑文讓人想起漢水的沉思。 曾經是陪伴遊玩的日子,如今只剩下徒勞的梁父吟。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陪同王司馬登上薛公逍遙臺時的作品,詩中通過對薛公遺蹟的描繪,表達了對薛公才華與遭遇的懷念與哀思。詩中「無復甘棠在,空餘蔓草深」等句,以景寓情,抒發了對過往人事的感慨和對薛公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張九齡深沉的文學造詣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