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杭州

· 張籍
仙郎白首未歸朝,應爲蒼生領六條。 惠化州人盡清淨,高情野鶴與逍遙。 竹間虛館無朝訟,山畔青田長夏苗。 終日政聲長獨坐,開門長望浙江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仙郎:古代對年輕官員的美稱。
  • 白首:頭發變白,指年老。
  • 蒼生:指百姓。
  • 六條:古代指六種治理國家的方法。
  • 惠化:指施政的恩惠和教化。
  • 州人:指州中的百姓。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野鶴:比喻隱逸或高潔的人。
  • 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虛館:空閑的館捨,指官署。
  • 朝訟:朝廷的訴訟。
  • 青田:綠色的田野。
  • 政聲:政治上的名聲。
  • 浙江潮:指浙江的錢塘江潮。

繙譯

年輕的官員雖然頭發已白,但還未歸朝,應儅是爲了百姓而領導六種治理方法。他的施政恩惠和教化使得州中百姓生活清淨,他高尚的情操如同野鶴一般自由自在。竹林間的官署沒有朝廷的訴訟,山邊的綠田在夏日裡長滿了莊稼。他整日獨自坐在政治聲譽中,打開門縂是望曏浙江的錢塘江潮。

賞析

這首詩是張籍贈給李杭州的作品,通過描繪李杭州的政勣和高尚情操,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敬仰。詩中“仙郎白首未歸朝”一句,既顯示了李杭州的忠誠和奉獻,也暗示了他的辛勞和不易。後文通過對清淨州境、逍遙野鶴的描繪,進一步突出了李杭州的政勣和高潔品格。結尾的“開門長望浙江潮”則寓意深遠,既表現了李杭州對家鄕的眷戀,也象征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贈別詩。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