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有斐亭

空亭堪徙倚,一水帶疏林。 亂石含芳草,危橋度遠岑。 野垣還竹色,淇澳尚泉音。 豈不懷君子,高蹤何處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ì):休息。
  • 徙倚(xǐ yǐ):徘徊,來回走動。
  • 淇澳(qí ào):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淇縣,古代著名的竹林之地。
  • 君子:古代對有德行的人的尊稱。

翻譯

在空曠的亭子裏休息,可以隨意徘徊,一條小河環繞着稀疏的樹林。 雜亂的石頭間,芳草含羞,破舊的橋上,遠山依稀可見。 野外的圍牆映着竹子的色彩,淇澳之地依然傳來泉水的聲音。 我怎能不懷念那位君子,但他高尚的蹤跡又在哪裏尋找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的自然景象,通過「空亭」、「一水」、「疏林」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氛圍。詩中「亂石含芳草,危橋度遠岑」進一步以自然景物的細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細膩感受。後兩句「野垣還竹色,淇澳尚泉音」則通過對比,抒發了對君子高潔品質的懷念與追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