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匡廬山

· 陳堂
匡廬萬仞出芙蓉,猶似岧嶢泰華峯。 古剎有碑蒼蘚合,天池無路白雲封。 空聞縹緲仙蹤遠,豈爲登臨野興慵。 願得他年禽慶約,扶筇採藥日相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 萬仞:形容山峰極高,仞是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芙蓉:這裡指山峰如芙蓉花般美麗。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峰高聳。
  • 泰華峰:指泰山和華山,中國五嶽中的兩座。
  • 古刹:古老的寺廟。
  • 蒼蘚:青苔,蘚類植物。
  • 天池:指廬山上的天池,是一個高山湖泊。
  • 縹緲:形容景象模糊不清,若有若無。
  • 仙蹤:仙人的足跡,這裡指傳說中的仙人故事。
  • 野興:指在自然中的興趣或興致。
  • :嬾惰,嬾散。
  • 禽慶:可能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仙人或隱士。
  • 扶筇(fú qióng):拄著竹杖。
  • 採葯:採集草葯,常與隱士或仙人的生活聯系在一起。

繙譯

廬山高聳入雲,宛如盛開的芙蓉,依然像是高聳的泰山和華山峰。古老的寺廟裡,石碑被青苔覆蓋,天池邊無路可尋,衹有白雲繚繞。空聞遠処仙人的蹤跡縹緲,難道是因爲我對登山的興趣嬾散?希望將來能與禽慶這樣的隱士結伴,拄著竹杖,一同去採集草葯,日日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比泰山和華山,突出了廬山的高峻與美麗。詩中“古刹有碑蒼蘚郃,天池無路白雲封”一句,既展現了廬山的幽靜與神秘,又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與仙人或隱士爲伴,共同追求自然與超脫的生活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憧憬。

陳堂

陳堂,字明佐。南海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嚴州司理,徵拜南京監察御史。屢奉敕巡視京營及上下江監兌漕糧。明神宗萬曆五年(一五七七),以星變,上疏論河套貢市漕河段匹諸宜興革狀,及請斥權璫、易樞部、宥諫臣。因忤大臣張居正,被貶歸。後復起用,歷官廣西僉事、光祿寺少卿、南京尚寶司卿。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營樹。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華》、《南歸》諸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有傳。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