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柳至平樂書所見四首

· 袁帙
鬱白方言似,潯梧瘴氣賒。 蚺蛇晴掛樹,射蜮晝含沙。 屋覆湘君竹,山紅蜀帝花。 《夷堅》收未盡,《博物》待張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鬱白:地名,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一帶。
  • 方言似:方言相似。
  • 潯梧:地名,指潯州(今廣西桂平)和梧州(今廣西梧州)。
  • 瘴氣賒:瘴氣稀少。賒,稀少。
  • 蚺蛇:一種大型蛇類,這裏指蟒蛇。
  • 射蜮:傳說中的水中生物,能含沙射人。
  • 湘君竹:指湘妃竹,又名斑竹,傳說中湘妃淚灑竹上而成。
  • 山紅:指山中的紅花。
  • 蜀帝花:指杜鵑花,傳說中蜀帝杜宇死後化爲杜鵑,其啼血染紅山花。
  • 《夷堅》: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說集,這裏指記錄奇異事物的書籍。
  • 《博物》:古代的一部博物學著作,這裏指記載各種知識的書籍。
  • 張華: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博物學家,著有《博物志》。

翻譯

鬱白地區的方言與這裏相似,潯梧一帶的瘴氣已經不多了。 蚺蛇在晴朗的日子裏掛在樹上,射蜮則在白天含沙射影。 房屋被湘妃竹所覆蓋,山中的紅花如同蜀帝杜宇所化的花朵。 《夷堅》這樣的書籍尚未能收錄所有奇異事物,《博物》這樣的知識寶庫還需等待張華這樣的學者來完善。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廣西柳州至平樂一帶的自然風光和民俗特色。詩中通過對當地方言、瘴氣、蚺蛇、射蜮等自然現象的描述,展現了南方的獨特風情。同時,湘妃竹和蜀帝花的意象,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色彩。結尾提到《夷堅》和《博物》,暗示了詩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的探索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袁帙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永之,號胥台山人。袁褒弟。嘉靖五年進士。選庶吉士。張璁惡之,謂其人不宜在禁近,出爲刑部主事,改兵部。坐官衙失火,謫戍湖州千戶所。赦歸,官至廣西按察僉事。有《皇明獻實》、《吳中先賢傳》、《世緯》、《胥臺集》。 ► 26篇诗文

袁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