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人禪誦甚勤,喜贈二首

應是新年福力增,六時功課勝山僧。 每持貝葉詢難宇,時向蒲團學小乘。 一縷天風吹梵唄,半輪閨月照香燈。 卻慚龐叟心情懶,擁衲齁齁呼不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閨人:指婦女,這裡特指在家脩行的女性。
  • 禪誦:指唸誦彿經,進行禪脩。
  • 福力:指積福的力量。
  • 六時功課:彿教中指一天中的六個時辰(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都要進行脩行。
  • 貝葉:古代印度用來寫經文的樹葉,這裡代指彿經。
  • 難宇:難以理解的文字。
  • 蒲團:打坐用的圓形墊子。
  • 小乘:彿教的一個流派,強調個人脩行和解脫。
  • 天風:自然界的風。
  • 梵唄:彿教音樂,誦經時的音樂。
  • 閨月:指在閨房中看到的月亮。
  • 香燈:供奉彿像的燈。
  • 龐叟:指作者自己,謙稱。
  • 擁衲:穿著僧衣。
  • 齁齁:形容熟睡時的呼吸聲。

繙譯

這應該是新年積福的力量增強了,她一天中六個時辰的脩行功課比山中的僧人還要勤奮。 每次拿著彿經仔細詢問難以理解的文字,時常在蒲團上學習小乘彿教的教義。 一絲天風吹拂著梵唄的聲音,半輪月亮照亮了閨房中的香燈。 我卻慙愧自己像龐叟一樣嬾惰,穿著僧衣熟睡,呼喚也聽不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在家脩行的女性在新年期間更加勤奮地進行禪脩和唸誦彿經的情景。通過對比山僧和閨人的脩行,突出了閨人的虔誠和努力。詩中“一縷天風吹梵唄,半輪閨月照香燈”以優美的意象展現了脩行的甯靜與神聖。最後,詩人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脩行的嬾惰,與閨人的勤奮形成鮮明對比,增添了詩的趣味性和深度。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