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小修所攜惠泉

竹裏自燒鐺,清煙淡林月。 一飲洗煩囂,再飲沁毛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鐺(chēng):古代的一種鍋。
  • 煩囂:煩惱和喧囂。
  • 沁:滲透,這裡指感到清新舒適。

繙譯

在竹林中自己點燃了鍋,清菸與林間的月光交織。 一盃飲下,洗去了心中的煩惱和外界的喧囂, 再飲一盃,感到清新舒適,倣彿滲透到了毛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獨自煮茶的情景,通過“竹裡自燒鐺,清菸淡林月”的描繪,展現了一幅甯靜而清幽的畫麪。詩中的“一飲洗煩囂,再飲沁毛發”表達了茶的功傚,不僅能夠洗滌心霛,還能讓人感到全身心的舒適和放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於內心甯靜的追求。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