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華勝境

· 陳繗
皇皇花木幾江山,憲檄頒行肅衆觀。 一騎長驅瓊島近,鬥州歷覽海天寬。 菁莪歌藹文明盛,木鐸聲聞士盡歡。 書社萬間環里社,回看稚髻總衣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皇皇:形容盛大、莊嚴。
  • 憲檄:官方的文書或命令。
  • 瓊島:指海南島,因其風景秀麗如瓊瑤而得名。
  • 鬥州:古代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行政區域。
  • 菁莪:古代指菁茅和莪蒿,這裏比喻文采斐然。
  • 木鐸:古代的木製響器,用以召集民衆或發出號令。
  • 書社:古代的學校或圖書館。
  • 里社:古代的鄉村或社區。
  • 稚髻:年輕的兒童。
  • 衣冠:指穿戴整齊的服飾,也用來形容人的儀表或風度。

翻譯

莊嚴的花木點綴着江山,官方的命令頒佈,衆人肅然觀看。 一騎快馬長驅直入,接近了風景如畫的瓊島,歷經鬥州,海天一色,視野開闊。 文采斐然的詩歌歌頌着文明的昌盛,木鐸的聲音響起,士人們都感到歡欣。 學校和圖書館環繞着鄉村,回頭看去,孩子們都穿戴整齊,顯得彬彬有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莊嚴而文明的景象,通過花木、江山、官方命令、快馬、瓊島、海天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讚美。詩中「菁莪歌藹文明盛,木鐸聲聞士盡歡」一句,既表達了文化的繁榮,也體現了士人的喜悅。結尾的「書社萬間環里社,回看稚髻總衣冠」則進一步以學校和孩子們的整齊形象,象徵了社會的秩序和文明的傳承。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開闊,充滿了對美好時代的頌揚。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