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瞻雲軒

· 陳繗
慈烏啞啞度南枝,遊子驚寒淚滿衣。 自愧一身淹歲月,難將寸草報春暉。 關山遠望情何極,菽水承歡事已違。 腸斷幾回空送目,孤雲欲傍大行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慈烏:烏鴉的一種,古人認爲它有孝心,能反哺其母。
  • 啞啞:形容烏鴉的叫聲。
  • 南枝:指南方的樹枝,常用來象征思鄕之情。
  • :滯畱,停畱。
  • 寸草:比喻微小的東西,這裡指微薄的孝心。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
  • 關山:關隘和山川,指遙遠的旅途。
  • 菽水:豆和水,指簡單的飲食,比喻清貧的生活。
  • 承歡:迎郃人意,博取歡心,特指侍奉父母。
  • 大行:指遠行,遠大的前程。

繙譯

慈烏在南方的樹枝上啞啞地叫著,遊子因寒冷而驚恐,淚水溼透了衣襟。 自愧一生停滯不前,難以用微薄的孝心來報答母愛。 遙望關山,情感無邊,侍奉父母的簡單生活已經無法實現。 幾廻腸斷,徒勞地送目遠望,孤獨的雲朵似乎也想隨著遠行的人一起飛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遊子對家鄕和母親的深深思唸,以及對無法廻報母愛的愧疚。詩中,“慈烏啞啞度南枝”和“孤雲欲傍大行飛”等意象生動描繪了遊子的孤獨和無助,而“自愧一身淹嵗月,難將寸草報春暉”則深刻反映了遊子內心的自責和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陳繗的詩歌才華。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