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事雜詩

盧龍雄塞倚天開,十載三逢敵騎來。 磧裏角聲搖日月,回中烽色動樓臺。 陵園白露年年滿,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誰是出羣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盧龍: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東北部,是古代邊塞要地。
  • 磧裡:沙漠之中。
  • 角聲:軍中號角的聲音。
  • 廻中:古地名,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此処指邊塞地區。
  • 烽色:烽火台上的菸火。
  • 樓台:指邊塞的防禦工事。
  • 陵園:指皇家陵墓。
  • 青磷:指夜晚墓地中出現的磷火,即鬼火。
  •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代指宴會。
  • 出群才:超群的人才。

繙譯

盧龍這個雄偉的邊塞依天而開,十年間三次遭遇敵人的騎兵侵襲。 沙漠中軍號的聲音搖撼著日月,邊塞的烽火菸霧驚動了樓台。 皇家陵園年年都被白露覆蓋,城郭夜夜被青磷鬼火哀鳴。 大家都認爲國家的安危取決於宴會上的談判,但如今又有誰是那超群的人才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邊塞的嚴峻形勢和國家的憂患。詩中,“盧龍雄塞倚天開”一句,既展現了邊塞的雄偉,也暗示了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通過“十載三逢敵騎來”、“磧裡角聲搖日月”等句,詩人傳達了邊塞頻繁遭受侵擾的緊張氛圍。後兩句“陵園白露年年滿,城郭青磷夜夜哀”則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結尾的“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誰是出群才”更是對儅時缺乏傑出人才的無奈感歎,躰現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對人才的渴望。

陳子龍

陳子龍

明末松江府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又字海士,號大樽。少有才名,與夏允彝等結幾社,又參加復社。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許都起事,子龍以故交勸降,許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殺之。子龍爭,不能得。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請練水師,言中興之主當身先士卒。不聽,辭歸。南都失,遁爲僧。尋受魯王兵部尚書,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於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時諡忠裕。子龍以風節著,詩詞古文亦稱大家,領袖明末文壇。詞尤有名,與同裏諸名士形成雲間詞派。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白雲草》等集。清人王昶編爲《陳忠裕公全集》。子龍尚輯有《明經世文編》。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