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十二畫屏圍楚岫,一縷水沉攜滿袖。小桃纖甲印流霞,聽玉漏,人歸後,兩點橫波微暈透。 豆蔻梢頭春雨瘦,雲膩暖金燈下溜。鏡臺斜背解羅衣,芙蓉繡,丁香扣,寶襪酥溫紅影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楚岫(chǔ xiù):指楚地的山巒,這裡形容屏風上的山水畫。
  • 水沉:即沉香,一種香料。
  • 纖甲:細長的指甲。
  • 流霞:指美酒,也比喻晚霞。
  • 玉漏:古代計時器,這裡指時間。
  • 橫波:比喻女子的眼神。
  • 微暈:微微泛紅。
  • 豆蔻(dòu kòu):植物名,比喻少女。
  • 膩煖:溫煖而滑膩。
  • :滑動。
  • 解羅衣:脫下衣服。
  • 丁香釦:衣服上的釦子。
  • 寶襪:精美的襪子。
  • 酥溫:柔軟溫煖。
  • 紅影皺:紅色的影子因動作而起皺。

繙譯

十二扇畫屏風上繪著楚地的山巒,一縷沉香香氣盈滿衣袖。小巧的指甲上印著晚霞般的光彩,聽著玉漏計時,人已離去,衹賸下她眼中微微泛紅的眼神。

豆蔻年華的少女,春雨使得她顯得更加清瘦,雲朵般的溫煖滑膩在燈下輕輕滑動。背對著鏡台,解開羅衣,綉著芙蓉的衣裳,丁香釦子,寶襪柔軟溫煖,紅色的影子隨著動作起皺。

賞析

這首作品細膩地描繪了一位少女的閨房生活和她的嬌羞情態。通過“十二畫屏圍楚岫”和“一縷水沉攜滿袖”等句,營造出一種幽雅而富有詩意的氛圍。後文中的“豆蔻梢頭春雨瘦”和“寶襪酥溫紅影皺”則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少女的嬌弱和溫婉,展現了明代文人對於女性美的獨特理解和贊美。整首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濃鬱的文藝氣息。

陳子龍

陳子龍

明末松江府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又字海士,號大樽。少有才名,與夏允彝等結幾社,又參加復社。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許都起事,子龍以故交勸降,許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殺之。子龍爭,不能得。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請練水師,言中興之主當身先士卒。不聽,辭歸。南都失,遁爲僧。尋受魯王兵部尚書,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於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時諡忠裕。子龍以風節著,詩詞古文亦稱大家,領袖明末文壇。詞尤有名,與同裏諸名士形成雲間詞派。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白雲草》等集。清人王昶編爲《陳忠裕公全集》。子龍尚輯有《明經世文編》。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