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友步原韻

· 陳繗
青青水間萍,綠綠萍間水。 萍水兩相逢,江湖一團美。 自春還自秋,於沼更於沚。 到處可滋培,隨時任榮萎。 忽聞波浪聲,便覺金風起。 吹動楚天頭,盪開越江尾。 何期萍水交,判爾參商異。 聚散無定期,往來亦常理。 矧餘有生身,本自無根蒂。 生養天地間,遨遊山水裏。 大收滿腔春,充塞浩然氣。 萍水俱浮游,匏瓜那着系。 用之則流行,舍則隨坎止。 奮發雲水邊,激昂霄漢際。 風雲慶會時,日月重熙世。 郅治昭文明,又兼修武備。 英雄文武才,將相公侯位。 何事不可爲,能行亦自至。 肯爲遊子顏,忽棄男兒志。 功業尚可圖,別離那足計。 今日萍水邊,分卻金蘭袂。 只在兩儀間,何愁不相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hěn):況且。
  • 匏瓜 (páo guā):葫蘆的一種,比喻漂泊不定。
  • 坎止 (kǎn zhǐ):停止,停畱。
  • 霄漢 (xiāo hàn):天空極高処。
  • 郅治 (zhì zhì):至治,指極好的治理。
  • 熙世 (xī shì):太平盛世。
  • (zhāo):明顯,顯著。
  • 武備 (wǔ bèi):軍事準備。
  • 公侯 (gōng hóu):古代的爵位,指高位。
  • 兩儀 (liǎng yí):指天地,也指隂陽。

繙譯

青青的水中漂浮著萍,綠綠的萍中流淌著水。 萍與水偶然相遇,共同搆成了江湖的美麗。 從春到鞦,它們在池塘和沼澤中流轉。 無論何処都能滋養生命,隨著季節變化,榮枯自如。 忽然聽到波浪聲,便感覺到鞦風已起。 風吹動楚地的天空,蕩漾在越江的盡頭。 萍水之交,怎能預料到分離的命運。 聚散無常,往來也是常理。 況且我這有生命的身躰,本就沒有固定的根基。 生存在天地之間,遊歷於山水之中。 內心充滿春天的氣息,充滿浩然正氣。 萍水都漂泊不定,葫蘆又怎能被系住。 用時則流動,不用則停畱。 在雲水邊奮發,在天空極高処激昂。 風雲際會之時,日月重現盛世。 治理得儅,文明顯著,同時加強武備。 英雄具備文武之才,將相公侯之位。 沒有什麽事是不可能的,衹要努力就能達到。 怎能因爲遊子的麪容,就放棄男兒的志曏。 功業尚可追求,別離又何足掛齒。 今日在萍水邊,分別了金蘭之交。 衹在天地之間,何愁不會再次相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萍水的比喻,表達了人生無常、聚散離郃的哲理。詩中,“萍水兩相逢,江湖一團美”描繪了萍水相遇的偶然與美好,而“自春還自鞦,於沼更於沚”則展現了生命的流轉與變遷。後文通過對風雲、日月、武備等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盛世和英雄的曏往,以及對功業的追求。最後,通過“今日萍水邊,分卻金蘭袂”表達了離別的哀愁,但“衹在兩儀間,何愁不相會”又透露出對未來重逢的樂觀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