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貢師泰尚書入閩,發鹽糧供北軍

· 張昱
尚書奉詔趨閩省,天子深爲餉運憂。 使者頻來大明殿,親軍猶駐武安州。 浮煙壓地朝添竈,明月籠沙夜唱籌。 驛路海棠迎馬首,春光難爲使君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尚書:古代官名,相當於現代的部長。
  • 奉詔:接受皇帝的命令。
  • :前往。
  • 閩省:指福建省。
  • 餉運:軍隊的糧餉運輸。
  • 使者:這裏指派往各地的官員或信使。
  • 大明殿:宮殿名,可能指元朝的皇宮。
  • 親軍:皇帝的近衛軍。
  • 武安州: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添竈:增加爐竈,比喻增加軍隊的設施。
  • 籠沙:月光照在沙地上,形容夜晚的景象。
  • 唱籌:古代軍隊中報時的方式,這裏指夜晚的守夜活動。
  • 驛路:古代的官方道路,用於傳遞文書和官員往來。
  • 海棠:一種花卉,常用來象徵春天。
  • 馬首:馬的前面,這裏指行進的方向。
  • 使君:對高級官員的尊稱。

翻譯

尚書接受皇帝的命令前往福建省,皇帝對軍隊的糧餉運輸深感憂慮。使者頻繁地來到大明殿報告情況,皇帝的近衛軍仍然駐紮在武安州。煙霧壓低了地面,早晨增加了爐竈,月光照在沙地上,夜晚有守夜人報時。驛路上的海棠花迎接馬的前行,春天的光芒難以留住使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尚書奉命前往福建處理軍糧運輸的情景,通過「浮煙壓地」、「明月籠沙」等意象,生動地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夜晚的寧靜。詩中「驛路海棠迎馬首」一句,以春天的海棠花迎接尚書的到來,寓意着希望和生機,同時也表達了尚書行程的緊迫和春天的短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軍旅生活的緊張,又透露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張昱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閒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徵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