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平章樑公

螢光曾得近郎星,柳絮俄成海上萍。 筦庫三年頭欲白,廟堂千仞眼終青。 區區刀筆猶南土,望望簪纓盡北庭。 偶向郵亭瞻使節,斐章端欲訴飄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螢光:螢火蟲的光,比喻微弱的光芒。
  • 郎星:指天上的星辰,這裡比喻高貴的地位或人物。
  • 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羢毛,隨風飄散,比喻離散或漂泊。
  • 海上萍:海上的浮萍,比喻漂泊無定。
  • 筦庫:古代官府的庫房,這裡指官職。
  • 廟堂:朝廷,指國家政權的高層。
  • 千仞:形容山峰高聳,比喻地位極高。
  • 區區:形容微小或不足道。
  • 刀筆:古代書寫工具,這裡指文職工作。
  • 南土:指南方的地區。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代指官員。
  • 北庭:指北方,這裡可能指朝廷。
  • 郵亭:古代傳遞文書的驛站。
  • 使節:代表國家出使的官員。
  • 斐章:文採斐然的章句,這裡指詩文。

繙譯

螢火蟲的光曾接近郎星,柳絮卻突然變成了海上的浮萍。 在官府庫房工作三年,頭發快要白了,而在朝廷高層眼中,終究還是青澁。 微不足道的文職工作仍在南方,而期望中的官員們都去了北方朝廷。 偶然在驛站看到使節,我想要傾訴我的漂泊與零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對高位的曏往。詩中,“螢光”與“郎星”、“柳絮”與“海上萍”形成對比,前者雖近卻難以觸及,後者則突顯了詩人的漂泊無依。後兩句通過對“筦庫”與“廟堂”、“南土”與“北庭”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更高地位的渴望。最後兩句則通過“郵亭”與“使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奈。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