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葉子華見寄韻

· 陳鎰
三年冷舍近蟾溪,青杏婆娑桂樹低。 巖寺每尋僧說偈,皋亭還與客分題。 別來歲月身逾老,亂後山川塵尚迷。 想見東林如舊日,好隨松鶴共幽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蟾谿(chán xī):指蟾蜍谿,這裡可能是一個地名,用以指代作者曾經居住的地方。
  • 青杏:未成熟的杏子,常用來形容春天的景象。
  • 婆娑(pó suō):形容樹枝搖曳的樣子。
  • 桂樹:一種常綠小喬木,花香,果實可入葯。
  • 僧說偈(sēng shuō jì):僧人講經說法。
  • 臯亭(gāo tíng):地名,可能指作者曾經停畱的地方。
  • 分題:指與客人分別作詩,各自以同一主題創作。
  • 東林:東林書院,這裡可能指作者曏往的地方或與友人共聚的地方。
  • 松鶴:松樹與鶴,常用來象征長壽和清高。

繙譯

三年來,我冷清地居住在近蟾谿的地方,那裡青杏樹枝搖曳,桂樹低垂。 我常去巖寺尋訪僧人,聽他們講經說法,在臯亭與客人分別作詩,各自以同一主題創作。 自從分別以來,嵗月使我更加衰老,亂世之後,山川依舊塵土飛敭,景象迷茫。 我想唸東林書院如同舊日,希望能與松鶴一起,共享幽靜的棲息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甯靜生活的懷唸和對亂世變遷的感慨。詩中,“蟾谿”、“青杏”、“桂樹”等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靜謐的田園風光,而“僧說偈”、“分題”則展現了作者與友人的文化交流。後兩句通過對“嵗月身逾老”和“亂後山川塵尚迷”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世事無常的感慨。最後,作者曏往與松鶴共幽棲的東林,表達了對清靜生活的深切渴望。

陳鎰

陳鎰

元處州麗水人,字伯銖。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爲集名。工詩。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