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叔明湖山清曉圖

誰捐吳綾寫蕭瑟,乍看無乃王摩詰。 即非摩詰或思訓,敢謂黃鶴樵人筆。 黃鶴夜半不肯眠,欲換凡翼求真筌。 吸將三斛碧沆瀣,吐作八尺青嬋娟。 空青蒙碧猶未已,似有天雞喚山起。 零露枝枝瓔珞珠,初陽處處葡萄綺。 問餘展卷胡留連,欲言不言心惘然。 市朝少選車馬急,方信此中殊有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吳綾:一種精美的絲織品,這裡指用吳綾制成的畫佈。
  • 蕭瑟:形容景色淒涼。
  • 王摩詰:即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
  • 思訓:可能指唐代畫家李思訓。
  • 黃鶴樵人:指唐代畫家黃鶴山人,即王維。
  • 真筌:真諦,真理。
  • 碧沆瀣:指清澈的水。
  • 青嬋娟:形容山水景色美麗。
  • 空青:指天空的青色。
  • 天雞:神話中的鳥,能報曉。
  • 瓔珞珠:裝飾品,這裡形容露珠如珠。
  • 葡萄綺:形容陽光照耀下的景色如葡萄般絢麗。
  • 少選:不久,一會兒。
  • 惘然:形容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繙譯

是誰用吳綾繪出了這淒涼的景色,乍一看倣彿是王維的手筆。 如果不是王維,或許是李思訓,但我不敢斷定這是黃鶴山人的作品。 黃鶴山人夜半不眠,想要換取凡人的翅膀以求得真諦。 吸入了三斛碧綠的清水,吐出了八尺青翠的山川。 天空的青色還未完全展現,似乎有神話中的天雞喚醒了山巒。 露珠如瓔珞珠般掛在枝頭,初陽照耀下的景色如葡萄般絢麗。 問我爲何展卷時如此畱連,想要言說卻又心中迷茫。 市朝不久便車馬急促,這才相信這裡別有一番天地。

賞析

這首作品以王世貞對王叔明《湖山清曉圖》的贊美爲引,通過對畫作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幅清晨山水的美麗景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碧沆瀣”、“青嬋娟”等,生動地描繪了山水的清新與美麗。同時,詩人通過對畫作的沉思,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塵世喧囂的疏離感,躰現了詩人對藝術與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