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

阿修羅,報生大海中,金銀爲闕琉璃宮。五欲約略人間同,壽億萬歲永無終。 猶恨不及帝釋天,貪嗔在心吻吐煙。聳身直上須彌顛,兩手欲掩日月圓。 卻敵城頭戟如霜,四天奔波悉勤王。法華寶經置中央,修羅萬衆倏敗亡,藕絲中細不得藏。 事已非,空倨罵。縛汝不殺特汝赦,何顏復立須彌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阿修羅:佛教中的神祇,通常被描述爲具有強大力量但性格暴躁的神。
  • 報生:指因業報而生的意思。
  • :古代宮殿前的高建築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
  • 琉璃宮:用琉璃建造的宮殿,形容其華麗。
  • 五欲:佛教術語,指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即人的五種感官慾望。
  • 帝釋天:佛教中的神祇,是天界的統治者。
  • 貪嗔:佛教術語,貪是指貪婪,嗔是指憤怒。
  • 吻吐煙:形容憤怒時口吐煙霧的樣子。
  • 須彌顛:須彌山的頂端,須彌山在佛教中是世界的中心。
  • 戟如霜:形容武器鋒利,如霜一般冷冽。
  • 勤王:指盡力爲王,這裏指天界的神祇們爲保護天界而戰。
  • 法華寶經:佛教經典之一,這裏代表佛法的力量。
  • 倏敗亡:迅速失敗和滅亡。
  • 藕絲中細不得藏:比喻即使再細小的事物也無法隱藏。
  • 事已非:事情已經過去,無法挽回。
  • 空倨罵:空洞地自大和辱罵。
  • 縛汝不殺特汝赦:綁住你但不殺你,是特別赦免你。

翻譯

阿修羅,因業報而生在大海之中,住在金銀建造的宮闕和琉璃宮殿裏。他們的五欲與人間大致相同,壽命億萬年,永無終結。 儘管如此,他們仍恨自己不及帝釋天,心中充滿貪婪和憤怒,口中吐出煙霧。他們聳身直上須彌山的頂端,試圖用雙手遮掩日月的圓滿。 在城頭與敵人戰鬥,武器鋒利如霜,天界的神祇們四處奔波,盡力爲王。法華寶經置於中央,修羅的萬衆迅速敗亡,即使再細小的事物也無法隱藏。 事情已經過去,無法挽回,空洞地自大和辱罵。綁住你但不殺你,是特別赦免你,你還有何顏面再立於須彌山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阿修羅的強大與傲慢,以及他們最終的失敗和羞愧。詩中通過對比阿修羅與帝釋天的地位,突出了阿修羅的貪婪和憤怒,以及他們對權力的渴望。法華寶經的出現象徵了佛法的力量,最終導致阿修羅的敗亡。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深遠,通過對阿修羅命運的描寫,反映了佛教中因果報應和佛法無邊的教義。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