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夷子行
計然有七策,少伯五用之。芻粟如丘山,坐使會稽肥。
滅吳既強越,棄之忽若遺。扁舟適齊邦,自稱鴟夷子皮。
爲田僇子我,陰使齊社移。忽復謝所宗,以其重寶歸。
陶適天下中,衆賄所化居。黃金直千萬,三致三複揮。
少子誅,了不悲,老氏張翕吾所師。神龍變化那可羈,安用區區相印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計然:古代著名的謀士,相傳爲范蠡的老師。
- 少伯:即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夫,以智謀著稱。
- 芻粟:指糧食。
- 會稽:地名,今浙江紹興一帶,當時越國的都城。
- 鴟夷子皮:范蠡在齊國時的化名。
- 田僇子我:范蠡在齊國時的另一化名。
- 齊社:齊國的祭祀場所。
- 陶適:指范蠡在陶(今山東定陶)經商。
- 三致三複揮:指范蠡三次致富,三次散財。
- 少子誅:指范蠡的小兒子被殺。
- 老氏張翕:指老子(道家創始人)的思想,張翕意爲展開和收縮,比喻順應自然,不強求。
- 神龍變化:比喻范蠡的行蹤不定,變化莫測。
翻譯
計然有七種策略,范蠡(少伯)用了其中的五種。糧食堆積如山,使得會稽地區變得富裕。 范蠡幫助越國滅掉了吳國,使越國變得強大,然後他突然放棄了一切,如同遺忘了過去。他乘小船前往齊國,自稱鴟夷子皮。 在齊國,他化名田僇子我,暗中影響齊國的祭祀。不久後,他又放棄了這一切,帶着齊國的重要寶物返回。 他在陶地經商,那裏是天下財貨的集散地。他三次致富,又三次散財,黃金價值千萬。 當他的小兒子被殺時,他並不悲傷,因爲他信奉老子的思想,順應自然,不強求。 他的行蹤如同神龍一般變化莫測,哪裏需要區區相印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范蠡(少伯)一生的傳奇經歷,展現了他的智謀、變化和超脫。詩中通過范蠡在越國、齊國和陶地的不同身份和行爲,體現了他深不可測的智慧和順應自然的人生態度。范蠡的形象如同神龍一般,變化無窮,不受世俗束縛,體現了詩人對范蠡的極高評價和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范蠡一生的概括,傳達了一種超然物外、順應自然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