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陵水舊城經廖尚書故里留題貽其家子姓諸文學

秋風懷古舊城邊,一望川原思渺然。 綠野堂煙空宿燕,天津橋廢不聞鵑。 尚書故里寒雲外,喬木人家夕照前。 滄海獨餘東逝水,蔥蘢佳氣自年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陵水舊城:地名,位於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
  • 廖尚書:指明朝官員廖紀,曾任尚書。
  • 留題:在遊覽名勝古蹟時題寫的詩文。
  • :贈送。
  • 家子姓:家族中的子孫。
  • 文學:指有學問的人,這裏特指讀書人。
  • 綠野堂:指廖尚書的故居。
  • 天津橋:橋名,可能位於陵水舊城附近。
  • :杜鵑鳥,常用來象徵春天或思鄉之情。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夕照:夕陽的光輝。
  • 東逝水:向東流去的水,比喻時光流逝。
  • 蔥蘢: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 佳氣:美好的氣象或景象。

翻譯

在秋風中,我懷念古時的陵水舊城,站在城邊遠望,心中涌起無限的思緒。廖尚書的故居綠野堂,如今煙霧繚繞,空留燕子棲息;天津橋已廢棄,再也聽不到杜鵑的啼鳴。尚書的故里在寒冷的雲外,夕陽前,高大的樹木下是他的家族後人。滄海中只剩下東逝的水流,而這裏依舊年年歲歲保持着蔥蘢的佳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陵水舊城的描繪,表達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秋風」、「舊城」、「綠野堂」、「天津橋」等意象,構建了一幅歷史與自然交織的畫面,透露出一種滄桑與懷舊的情感。末句「滄海獨餘東逝水,蔥蘢佳氣自年年」則寄寓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以及對自然永恆之美的讚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