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村居有述
註釋
- 盥嗽 (guàn sòu):洗漱。
- 叩齒 (kòu chǐ):敲打牙齒,古人認爲有益健康。
- 淋漉 (lín lù):液體滴落的樣子。
- 騷雅 (sāo yǎ):指古代的文學作品,如《詩經》中的《國風》和《雅》。
- 茗旗 (míng qí):茶葉。
- 颸 (sī):涼風。
- 塵襟 (chén jīn):塵世的煩惱。
- 耒 (lěi):古代的一種農具。
- 蘭若 (lán rě):指佛教寺廟。
- 經藏 (jīng cáng):佛教經典的總稱。
- 耆宿 (qí sù):年高而有道德學問的人。
- 炊煙 (chuī yān):做飯時升起的煙。
- 蓬湯 (péng tāng):指洗澡水。
- 晾發 (liàng fā):晾乾頭髮。
- 衡門 (héng mén):指簡陋的門。
- 明蟾 (míng chán):明亮的月亮。
- 匕箸 (bǐ zhù):筷子和勺子,泛指餐具。
- 醽 (líng):美酒。
- 粳 (jīng):一種稻米。
- 簟 (diàn):竹蓆。
- 騰騰鄉 (téng téng xiāng):形容舒適自在的環境。
- 便便腹 (pián pián fù):形容肚子舒適。
- 康莊士 (kāng zhuāng shì):指在社會上活躍、忙碌的人。
- 褦襶 (nài dài):指塵土。
- 脂炙轂 (zhī zhì gū):形容汗水如油。
- 斧斤 (fǔ jīn):斧頭,比喻世俗的勞作。
- 不才木 (bù cái mù):無用的木頭,比喻自己不願被世俗所用。
翻譯
在江邊的村子裏,我養成了懶散的習慣,但並不覺得孤獨是一種病。此時正是仲夏之初,天氣晴朗而溫和。我這個野人實在無事可做,便自己定下了一些規矩。清晨洗漱完畢後,我敲打牙齒三十六次。首先給庭院中的花澆水,然後洗刷屋後的竹子。品嚐新麥,分食葵菜,味道餘香。在南窗下襬弄筆墨,沉醉於文字之中,任由墨水滴落。我閱讀了幾篇金石銘文,反覆吟誦《詩經》中的《國風》和《雅》。汲取山澗水煮茶,松濤聲隨着水波起伏。小口品嚐,清風徐來,塵世的煩惱彷彿被洗淨。我讓童子抄寫酒經,邀請客人下棋。樹影漸漸圓潤,廚子報告說藜菜已經煮熟。飯後,我隨意出門散步,信步走到古隴旁,或是在清溪曲處垂釣。東邊有一座寺廟,那裏的經藏值得一看。我隨意拿起一本書,無需煩擾年高德劭的僧人。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升起,我回到家中,還未完全天黑,便享受了一次芬芳的沐浴。在風中的門前晾乾頭髮,明亮的月光透過茅屋。有二三好友,他們既不俗氣也不粗俗。我們互相勸酒,盡情享受美食。我們喝着若下的美酒,吃着宜城的粳米粥。彷彿置身塵世之外,星河相連。我躺在竹牀上,湘文的竹蓆如玉般清涼。這裏是我舒適自在的地方,我便便的肚子也感到滿足。我懷念那些在社會上忙碌的人,他們的聲勢迫人。紅塵中的塵土沾滿了他們的衣服,汗水如油。他們所得到的,與我相比,誰更多呢?百年人生也是短暫的。我寄語那些世俗的勞作者,我寧願做一塊無用的木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夏日村居中的悠閒生活,通過對日常活動的細緻描寫,展現了作者遠離塵囂、享受自然與文化的生活態度。詩中,「叩齒」、「煮茗」、「讀經」等活動,不僅體現了作者對健康的重視,也反映了他對文化生活的熱愛。詩的結尾,作者通過對比「康莊士」與自己的生活,表達了對簡單、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淡漠。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追求心靈自由和精神富足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