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和白沙晚酌韻十首黃岡

尋源清淺過前溪,滿徑寒煙處處迷。 丹壁半凝天上下,紫筇那怕路高低。 眼中海嶽何人會,囊裏風花只自提。 卻笑朱門非我事,不須重踏華山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壁:紅色的山壁。
  • 紫筇:紫色的竹杖。筇(qióng),一種竹子,可做手杖。
  • 海嶽:大海和高山,泛指自然界的壯麗景色。
  • 風花: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風,比喻詩文中的美好意境。
  • 硃門: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故以“硃門”爲貴族邸第的代稱。
  • 華山泥:華山上的泥土,這裡指世俗的繁華世界。

繙譯

沿著清澈淺淺的小谿尋找源頭,滿路都是迷矇的菸霧,処処顯得幽靜神秘。 紅色的山壁倣彿半懸在天地之間,手持紫色的竹杖,不怕山路的高低起伏。 眼前的海嶽美景,有誰能真正領會?囊中的風花雪月,衹能獨自品味。 卻笑那些硃門富貴與我無關,不需要再次踏入華山的世俗泥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遊山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曏往自然的情懷。詩中“丹壁半凝天上下”和“紫筇那怕路高低”展現了詩人麪對自然時的豁達與堅靭,而“眼中海嶽何人會”則透露出詩人對於自然美景的獨到見解和孤獨感。結尾的“卻笑硃門非我事,不須重踏華山泥”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不願被世俗所累,追求心霛自由的決心。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