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

林塘幽興靜偏宜,老去移家慰所思。 曉雨不孤旬日望,秋風元是十年知。 書生閱世終成幻,志士悲歌亦自癡。 惟愛樾森樓外燕,飛來相對不相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樾森:指樹木茂盛的樣子。
  • 閱世:經歷世事,指人生經歷。
  • :虛幻,不真實。
  • 悲歌:悲傷的歌,這裏指詩人自己的感慨。
  • 自癡:自己沉迷,自己執着。
  • 不孤:不孤單,有伴。
  • 旬日:十天,這裏指一段時間。
  • 元是:原來是,本來是。
  • 惟愛:只愛,特別喜愛。
  • 相對:面對面,這裏指燕子飛來與詩人相對。

翻譯

林中的池塘在幽靜中顯得特別宜人,老去之後搬家,這是我所思念的慰藉。 早晨的雨並不孤單,它滿足了人們十天來的期盼,秋風原來是十年來我所瞭解的。 書生經歷世事終究是一場幻夢,志士的悲歌也是自己沉迷的表現。 我特別喜愛樓外樹木茂盛處飛來的燕子,它們飛來與我相對,卻毫不懷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詩中,「曉雨不孤旬日望」和「秋風元是十年知」描繪了自然現象與時間的流轉,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後兩句「書生閱世終成幻,志士悲歌亦自癡」則是詩人對人生經歷的反思,認爲一切經歷最終都是虛幻的,而自己的悲歌則是對這種虛幻的執着。最後,詩人通過對燕子的喜愛,表達了對簡單、純真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