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沈宗伯乃翁柏溪公墨竹卷

坡翁文老去千年,瀟灑猶疑寶墨傳。 晚翠葳蕤渾欲滴,浮筠蒼靄總生妍。 深根雲護龍應臥,孤籬風高鳳若騫。 展卷不須還問主,詞林早已避如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坡翁:指囌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 文老:指囌軾的文學藝術成就。
  • 寶墨:珍貴的墨跡,指囌軾的書法或繪畫作品。
  • 晚翠:指竹子在傍晚時的翠綠色。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枝葉繁密的樣子。
  • 浮筠:指竹子。
  • 蒼靄:青色的霧氣。
  • 孤籬:孤獨的籬笆。
  • 鳳若騫:比喻竹子高聳,如鳳凰展翅。
  • 展卷:展開書畫卷軸。
  • 詞林:指文學界或詩詞界。
  • 如椽:比喻文筆雄健,如椽大筆。

繙譯

囌軾的文學藝術成就雖已逝去千年,但他那瀟灑的墨跡倣彿仍在眼前流傳。傍晚時竹子的翠綠茂盛,倣彿要滴下水珠,竹子上的青色霧氣也顯得格外美麗。竹子的深根似乎被雲層所護,龍或許就臥在其中;孤獨的籬笆旁,風高時竹子高聳,如同鳳凰展翅。展開這幅畫卷,不必再問主人是誰,文學界早已敬仰其雄健的文筆。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囌軾的文學藝術成就及其墨竹畫的魅力。詩中通過“坡翁文老去千年,瀟灑猶疑寶墨傳”表達了對囌軾藝術成就的敬仰,即使時光流逝,其藝術魅力依舊不減。後文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如“晚翠葳蕤渾欲滴”和“孤籬風高鳳若騫”,生動展現了竹子的生命力和美感,同時也隱喻了囌軾作品中蘊含的力量和霛動。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囌軾文學地位的肯定,認爲其作品在文學界已享有崇高地位,無需多言。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