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贈曹子大同

荊玉遊中土,連城不復償。 武夫迫相淆,璠璵蔽其光。 所以神自泣,黯然思陵陽。 空谷產猗蘭,無人自芬芳。 菉葹羣來狎,根株不相當。 所以希拂拭,願登君子堂。 淮南富耆碩,曹子乃其良。 漁獵六代藪,馳騁百氏場。 五十困公車,六十釣滄浪。 著書累萬言,不博俸一囊。 鶡雀暮來棲,萬目呼鳳凰。 竊悲千秋瑞,長鎩五色章。 惠而好我音,攜我以同行。 知已何必多,寸心暴秋陽。 結交何必早,歲晚見冰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玉:指美玉,比喻賢才。
  • 連城:指價值連城,極言其珍貴。
  • 武夫:指粗魯無文的人。
  • 璠璵(fán yú):美玉,比喻賢才。
  • 黯然:形容心情沮喪的樣子。
  • 陵陽:地名,此處可能指賢人隱居之地。
  • 猗蘭:指蘭花,比喻高潔的人。
  • 菉葹(lù shī):草名,比喻小人。
  • 拂拭:指提拔、賞識。
  • 耆碩:指年高有德的人。
  • 六代:指歷史上的六個朝代,此處泛指古代。
  • 百氏:指百家學說。
  • 公車:指科舉考試。
  • 滄浪:指隱居之地。
  • 鶡雀:指普通的鳥,比喻庸俗之人。
  • 鳳凰:比喻賢才。
  • (shā):摧殘,損傷。
  • 五色章:指五彩的羽毛,比喻才華。
  • 惠而:指友好地。
  • :顯露。

翻譯

美玉遊歷於中原,其價值連城卻不再被償還。粗魯的人迫使它混雜,美玉的光輝被遮蔽。因此,它只能黯然神傷,思念那賢人隱居的陵陽。空谷中生長着蘭花,無人賞識卻自放芬芳。小人們紛紛來親近,但它們的根株並不相配。因此,它渴望被提拔,希望登上君子的殿堂。淮南有許多年高有德的人,曹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廣泛涉獵古代知識,馳騁於百家學說之中。五十歲時困於科舉,六十歲隱居於滄浪。著書立說,文字累積萬言,卻不爲換取一袋俸祿。普通的鳥兒夜晚來棲息,衆人卻呼喚鳳凰。我暗自悲傷,這千秋的祥瑞,長被摧殘,五色的才華。你友好地傳來佳音,攜我一同前行。知己何必多,只要寸心顯露如秋陽。結交何必早,歲末見冰霜,方顯真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美玉、蘭花等意象,比喻賢才的遭遇和心境,表達了作者對賢才不被賞識的同情,以及對知己難尋的感慨。詩中「荊玉」、「璠璵」等詞語的使用,增強了詩歌的象徵意義和藝術感染力。同時,通過對曹子的讚美,展現了作者對真摯友情的珍視和對才華橫溢之人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