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戰歌
龜蒙連天五百里,流賊薄人據山趾。
白日公行誰復何,寡人之妻孤人子。
數道分兵屢合圍,崛強衝突心甘死。
綠衣繡夾紅裹頭,手劍鋒銛來佌佌。
賊勢陸梁金鼓微,軍聲震喊旌旗靡。
早北已敗揚將軍,兄弟二人化血水。
青州鹽徒與賊通,千金賣卻今如此。
青草茫茫白骨寒,可憐爾命如蟲蟻。
諸軍奔散似雲崩,解鎧揮戈無寸矢。
天昏地黑少人聲,尚有歸魂哭戰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龜蒙:指龜山和蒙山,位於今山東省境內。
- 流賊:指流竄的盜賊或叛軍。
- 薄人:逼近人,威脅人。
- 山趾:山腳。
- 公行:公開行動。
- 寡人之妻孤人子:指戰爭導致家庭破碎,妻子成爲寡婦,孩子成爲孤兒。
- 崛強:倔強,頑強。
- 綠衣繡夾紅裹頭:指軍隊的服飾,綠衣上繡有圖案,頭巾爲紅色。
- 鋒銛:鋒利。
- 佌佌:形容劍光閃爍。
- 陸梁:跳躍,此處形容賊勢兇猛。
- 金鼓微:金鼓聲漸漸減弱,表示戰事不利。
- 震喊:大聲呼喊。
- 旌旗靡:旌旗倒下,表示軍隊潰敗。
- 早北已敗揚將軍:指北方戰線已經敗退,揚將軍戰死。
- 青州鹽徒:指青州的鹽商。
- 千金賣卻今如此:指曾經用千金收買的青州鹽徒現在卻背叛了。
- 蟲蟻:比喻生命微不足道。
- 雲崩:比喻軍隊潰散如雲散。
- 解鎧揮戈無寸矢:脫下鎧甲,揮動戈矛,但已無箭可用。
- 歸魂:指戰死者的靈魂。
- 戰壘:戰地,戰場。
翻譯
龜山和蒙山連綿五百里,流竄的盜賊逼近人們,佔據了山腳。白天他們公開行動,誰又能奈何他們,使得許多家庭破碎,妻子成爲寡婦,孩子成爲孤兒。幾路軍隊分兵屢次合圍,但盜賊頑強衝突,寧願戰死。士兵們穿着綠衣繡夾,頭裹紅巾,手持鋒利的劍,劍光閃爍。盜賊的勢頭兇猛,金鼓聲漸漸減弱,而軍隊的呼喊聲震天,旌旗卻已倒下。北方戰線已經敗退,揚將軍和他的兄弟化爲血水。青州的鹽商與盜賊勾結,曾經用千金收買的他們現在卻背叛了。青草茫茫,白骨寒涼,可憐他們的生命如同蟲蟻一般微不足道。各路軍隊如雲散般奔散,脫下鎧甲,揮動戈矛,卻已無箭可用。天昏地黑,人聲稀少,只有戰死者的靈魂在戰地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龜山一帶的戰亂景象,通過生動的戰爭場面和悲慘的戰後景象,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綠衣繡夾紅裹頭」、「金鼓微」、「旌旗靡」等,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激烈和軍隊的潰敗。同時,通過對「寡人之妻孤人子」、「白骨寒」等細節的描寫,深刻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和對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