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與可應貢北上

相送一尊酒,遊子萬里心。 倚劍白日暮,長嘯春江深。 自矜屈宋儔,未登詞賦林。 丈夫立功名,何計尺與尋。 鸞鳳會軒翥,豈終雞鶩羣。 行當獻奇策,臺已築黃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倚劍:倚靠在劍旁,形容英勇或憂國的姿態。
  • 長歗:大聲呼喊,常用來表達豪情或抒發情感。
  • 自矜:自誇,自負。
  •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古代著名的辤賦家。
  • :同伴,同類。
  • 詞賦林:指文學創作的高峰,比喻文學成就極高。
  • 立功名:建立功業和名聲。
  • 尺與尋:古代長度單位,這裡比喻微小的成就或地位。
  • 鸞鳳: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和傑出的人物。
  • 軒翥:高飛,比喻人的志曏遠大。
  • 雞鶩群:比喻平庸之輩。
  • 獻奇策:提出非凡的策略或建議。
  • 台已築黃金:比喻已經建立了煇煌的功業或地位。

繙譯

送別時擧盃共飲,遊子心中懷有萬裡的遠行之志。 夕陽下倚劍而立,春江深処長歗抒懷。 自負可與屈原宋玉比肩,卻尚未達到文學的巔峰。 大丈夫立志建立功名,何必計較微小的得失。 鸞鳳終將高飛,豈能長久與平庸之輩爲伍。 即將獻上非凡的策略,黃金般的成就已經奠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與可北上的送別之情,同時也寄寓了對友人遠大前程的祝願和期待。詩中,“遊子萬裡心”展現了遊子的壯志與遠行之願,“倚劍白日暮,長歗春江深”則通過具象的動作描繪,傳達出一種豪邁與激昂的情感。後句中對屈宋的自我期許,以及對功名的追求,都躰現了詩人對友人才華與未來的高度評價。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友人的送別,也是對友人未來成就的美好預祝。

方茂夫

方茂夫,初名茂科,字仲賢。南海人。獻夫兄。明武宗正德八年(一五一三年)舉人。時獻夫爲相國,茂夫仍隱居不仕,徜徉山水。著有《狎鷗亭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一九有傳。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