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起

旭照浮虛牖,清愁破殿顏。 下牀梳白髮,開戶見青山。 心已寒鷗足,身如野鶴閒。 杖藜尋舊侶,同過碧溪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旭照:初升的太陽。
  • 浮虛牖:浮現在空曠的窗戶上。
  • 清愁:淡淡的憂愁。
  • 破殿顏:打破了宮殿的莊嚴氣氛。
  • 梳白髮:梳理白色的頭髮。
  • 寒鷗足:像寒鷗一樣自由自在。
  • 野鶴閒:像野鶴一樣悠閒。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碧溪灣:清澈的溪流彎曲處。

翻譯

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空曠的窗戶,淡淡的憂愁打破了宮殿的莊嚴氣氛。 我起牀梳理着白色的頭髮,打開窗戶看到青山。 我的心已經像寒鷗一樣自由自在,我的身體像野鶴一樣悠閒。 我拄着藜杖去尋找舊日的朋友,一同走過清澈的溪流彎曲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清晨的景象,通過旭照、清愁、白髮、青山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詩中的「心已寒鷗足,身如野鶴閒」巧妙地運用比喻,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結尾的「杖藜尋舊侶,同過碧溪灣」則流露出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嚮往自然的情懷。

王九思

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進士。選爲庶吉士,後授檢討。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調爲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與劉瑾爲陝西同鄉,被名列瑾黨,降爲壽州同知。以詩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詩文集《渼陂集》、雜劇《沽酒遊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樂府》、《碧山續稿》、《碧山新稿》等。 ► 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