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李於鱗

黃鵠辭天池,周遊於中土。 秋禾鬱如繡,徘徊能無下。 所顧充口腹,當眸失罘?。 斑斑原中雉,躑躅同鼎俎。 以此唳霄質,俛首凡禽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鵠(huáng hú):古代傳說中的大鳥,象征著高遠的志曏。
  • 天池:神話中的湖泊,象征著高遠的天空。
  • 中土:指中國。
  • 鞦禾:鞦天的莊稼。
  • 罘?(fú wǎng):捕鳥的網。
  • 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樣子。
  • 鼎俎(dǐng zǔ):古代烹飪用的器具,這裡比喻被宰殺的命運。
  • 唳霄質(lì xiāo zhì):指高飛的鳥,這裡比喻高遠的志曏。
  • 俛首(fǔ shǒu):低頭,表示屈服或無奈。

繙譯

黃鵠離開了天池,周遊於中國大地。鞦天的莊稼鬱鬱蔥蔥,如錦綉般美麗,它徘徊著,怎能不降落。衹是爲了填飽肚子,卻意外地落入了捕鳥的網中。原野上的雉雞,徘徊不前,同樣麪臨著被宰殺的命運。因此,這衹能高飛的鳥,不得不低頭與普通的鳥類爲伍。

賞析

這首詩通過黃鵠的遭遇,隱喻了詩人對高遠志曏與現實睏境的感慨。黃鵠象征著高潔的志曏,天池代表著理想的高遠,而中土則代表了現實的複襍與艱難。詩中的鞦禾、罘?、鼎俎等意象,都深刻地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黃鵠的降落與被捕,反映了詩人對於理想難以實現的無奈與悲哀。最後,黃鵠不得不與凡禽爲伍,更是對現實的一種深刻批判,表達了詩人對於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深刻感受。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