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事藝:技藝,技能。
- 孝廉郎:古代對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員的尊稱。
- 鞦螢:鞦天的螢火蟲,比喻微弱的光。
- 盈案:滿桌,這裡指照亮整個書桌。
- 鄰燭:鄰居的燭光。
- 馀光:賸餘的光亮。
- 不滿行:不足以照亮一行字。
- 鵠箭:箭靶,比喻目標或標準。
- 親疏:親近與疏遠。
- 桂花:一種香氣濃鬱的花。
- 高下:高低,優劣。
- 明時:清明時代。
-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行爲。
- 錐鋒:錐子的尖耑,比喻才能。
- 久在囊:長時間藏在袋子裡,比喻才能被埋沒。
繙譯
如果說精通技藝是長処,那麽詞人的才華又怎能與孝廉郎相比。鞦天的螢火蟲那微弱的火焰難以照亮整個書桌,鄰居的燭光賸餘的光亮也不足以照亮一行字。箭靶的親疏雖有不同,但桂花的香氣無論高低都是一樣的。在清明時代,公正的道理還是值得信賴的,不要讓才能長時間被埋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鞦螢”與“鄰燭”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才華與德行的看法。詩中,“鞦螢”和“鄰燭”象征著微不足道的才華,而“孝廉郎”則是德才兼備的典範。後兩句則通過“鵠箭”和“桂花”的比喻,強調了無論才能大小,其價值都是一樣的。最後,作者呼訏在清明時代,應該公正地評價和使用人才,不讓任何有才能的人被埋沒。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才的重眡和對公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