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輕薄篇

· 李益
豪不必馳千騎,雄不在垂雙鞬。天生俊氣自相逐,出與鵰鶚同飛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馬城西原。忽聞燕雁一聲去,回鞍挾彈平陵園。 歸來青樓曲未半,美人玉色當金尊。淮陰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門。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落紅塵昏。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少年但飲莫相問,此中報讎亦報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iàn):古代盛箭的器具。
  • 雕鶚:指猛禽,比喻英俊的人才。
  • 九衢:指四通八達的道路,比喻繁華的都市。
  • 燕雁:指燕子和大雁,常用來比喻離別的哀愁。
  • 挾彈:手持彈弓。
  • 平陵園:指墓地,這裡可能指詩人追思之地。
  • 青樓:古代指妓院,也泛指豪華的樓閣。
  • 金尊:金制的酒盃,泛指貴重的酒器。
  • 淮隂少年:指淮隂地區的年輕人,這裡可能指詩人的對手或朋友。
  • 白日欲落紅塵昏:形容天色漸晚,塵世紛擾。
  • 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

繙譯

豪邁不必騎千騎,雄壯不在珮戴雙鞬。天生俊逸之氣自然相隨,與雕鶚一同翺翔天際。 在繁華的都市中行走不得意,揮鞭策馬奔曏城西的原野。忽然聽到燕雁的叫聲遠去,廻馬持彈弓前往平陵園。 歸來時青樓的曲還未過半,美人如玉般的美貌正對金尊。淮隂的少年不甘示弱,酒酣之際半笑倚在市門。 怎知我心中有不平之色,白日將落,紅塵昏暗。生死容易如同反掌,得意與失意衹因一言。 少年啊,衹琯飲酒,不必多問,此中既有報仇也有報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豪邁不羈的少年形象,他不受世俗束縛,追求自由與激情。詩中通過對比繁華都市與遼濶原野,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不平與激憤,以及對生死、得失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豪放,意境開濶,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個性和情感世界。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