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元日郡齋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 李諒
稱慶還鄉郡吏歸,端憂明發儼朝衣。 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當官補拙猶勤慮,遊宦量才已息機。 舉族共資隨月俸,一身惟憶故山薇。 舊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蕭條宴賞稀。 書札每來同笑語,篇章時到借光輝。 絲綸暫厭分符竹,舟楫初登擁羽旗。 未知今日情何似,應與幽人事有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 郡齋:郡守的府邸。
  • 端憂:正憂愁。
  • 明發:天明時。
  • 儼朝衣:整齊地穿着朝服。
  • 三百六旬日:指一整年,即360天。
  • 新知:新認識的朋友。
  • 四十九年非:指過去的歲月,意爲過去的歲月已經過去,不再重要。
  • 補拙:彌補不足。
  • 遊宦:指做官。
  • 量才:衡量才能。
  • 息機:停止機巧,指不再追求官場上的機巧。
  • 隨月俸:隨着每月的俸祿。
  • 故山薇:故鄉的野菜,比喻故鄉的生活。
  • 封疆近:指舊友所在的地方與自己相距不遠。
  • 老牧:老朋友。
  • 宴賞稀:很少有機會一起宴飲賞玩。
  • 絲綸:指皇帝的詔書。
  • 分符竹:分發符信,指被任命爲官。
  • 舟楫初登:初次乘船出任。
  • 擁羽旗:手持羽旗,指擔任官職。
  • 幽人:隱士。

翻譯

在蘇州的元日,我作爲郡吏回到家鄉慶祝,天明時我穿着整齊的朝服,心中卻憂愁。一年又開始了,我新認識的朋友已經四十九歲了,過去的歲月已經不再重要。我作爲官員,雖然纔能有限,但仍然勤奮工作,不再追求官場上的機巧。我的家族依靠每月的俸祿生活,而我只想回到故鄉的簡單生活。我與舊友相遇的地方離我很近,但老朋友很少有機會一起宴飲賞玩。我們常常通過書信交流,分享彼此的快樂,偶爾也會收到對方的詩篇,增添生活的光彩。我暫時厭倦了分發皇帝的詔書,初次乘船出任,手持羽旗。我不知道今天的心情如何,應該與隱士的生活有所不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元日回到故鄉的郡齋時的感慨與思考。詩中,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淡然,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以及對故鄉簡單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新舊朋友的生活狀態,詩人展現了自己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內心的複雜情感。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李諒

唐蘇州人,郡望隴西,字復言。德宗貞元中進士。順宗永貞中,王叔文薦爲度支鹽鐵巡官。憲宗元和二年,以交遊猥雜,自左拾遺貶澄城令,轉彭城令。歷倉部、度支郎中。出爲泗州刺史,未赴,改壽州。又歷蘇、汝二州刺史。文宗大和三年,自大理卿遷京兆尹。出爲桂管觀察使,遷嶺南節度使。能詩,在蘇州任與元稹、白居易多有酬和。 ► 2篇诗文

李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