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垣衣

· 李益
漠漠復霏霏,爲君垣上衣。 昭陽輦下草,應笑此生非。 掩藹青春去,蒼茫白露稀。 猶勝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漠漠:形容煙霧瀰漫、模糊不清的樣子。
  • 霏霏:形容雨雪紛飛或煙雲密佈的樣子。
  • 垣衣:指生長在牆垣上的苔蘚。
  • 昭陽:宮殿名,這裏指皇宮。
  • 輦下:指京城。
  • 掩藹:形容雲霧遮蔽。
  • 青春:指春天,也比喻美好的時光。
  • 蒼茫:形容景色遼闊無邊,也形容迷茫的狀態。
  • 白露:秋天的露水,也指秋天。
  • :浮萍,一種水生植物,隨水漂流。

翻譯

煙霧瀰漫,雨雪紛飛,它們覆蓋在你牆垣上的苔蘚之上。 皇宮中的草,應該嘲笑我這一生的不如意。 雲霧遮蔽了春天的離去,秋天的白露稀疏而蒼茫。 但至少我比浮萍要好,不會隨波逐流,失去依靠。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牆垣上的苔蘚和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漠漠復霏霏」描繪了苔蘚生長的環境,而「昭陽輦下草」則暗含了詩人對皇宮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的無奈。後兩句通過對春天離去和秋天來臨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最後,詩人以浮萍自比,表達了自己不願隨波逐流,希望有所依靠的願望。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