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陰:山的北面。
- 羽衣:用羽毛編織成的衣服,常指道士或神仙所穿。
- 侍坐:陪坐。
- 雙童子:兩個小道童。
- 五老人:五位年長的道士或隱士。
- 水花:水面上泛起的波紋或水珠。
- 壇草:祭壇上的草。
- 桃源洞: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指一個與世隔絕、風景如畫的理想之地。
- 避秦:躲避秦朝的暴政,這裏比喻躲避亂世。
翻譯
在山北尋找道士,看到他穿着羽衣,映襯着竹林,顯得格外新穎。 他身邊有兩個小道童陪坐,還有五位年長的道士一同遊玩。 水面上波光粼粼,松樹下靜謐無比;祭壇上的草在雪中彷彿迎來了春天。 聽說桃源洞依然存在,如今那裏的人們還在躲避亂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益在山中尋訪道士的情景,通過「羽衣」、「雙童子」、「五老人」等意象,展現了道士清幽的生活環境和超脫世俗的氛圍。詩中的「水花松下靜,壇草雪中春」以靜謐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結尾提及「桃源洞」,借用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對亂世的逃避和對理想國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道家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現實世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