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病馬

此馬堪憐力壯時,細勻行步恐塵知。 騎來未省將鞭觸,病後長教覓藥醫。 顧主強擡和淚眼,就人輕刷帶瘡皮。 祗今筋骨渾全在,春暖莎青放未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憐憫,同情。
  • 細勻:形容馬步輕盈均勻。
  • 恐塵知:擔心塵土知道,意指馬步輕盈到幾乎不揚起塵土。
  • 未省:未曾,不曾。
  • 覓藥醫:尋找藥物治療。
  • 顧主:回頭看主人。
  • 和淚眼:帶着淚水的眼睛。
  • 就人:靠近人。
  • 帶瘡皮:帶着傷痕的皮膚。
  • (zhī):僅僅,只有。
  • 筋骨:肌肉和骨骼。
  • 莎青:莎草青青,指春天。
  • :放牧。

翻譯

這匹馬在力氣旺盛時,步履輕盈均勻,幾乎不揚起塵土。它從未被鞭打過,但生病後卻常常需要尋找藥物治療。它回頭看主人時,眼中含着淚水,靠近人時,輕輕地讓人刷洗它那帶着傷痕的皮膚。現在,它的肌肉和骨骼依然完好,等到春天來臨,莎草青青時,再放牧它也不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匹病馬的遭遇,表達了詩人對這匹馬的深切同情。詩中,「細勻行步恐塵知」一句,既展現了馬在壯年時的風采,也暗示了它曾經的輝煌。後文則通過「病後長教覓藥醫」等句,描繪了馬生病後的淒涼景象,以及它對主人的依戀和期待。最後兩句則寄寓了詩人對馬康復的希望,以及對春天到來的期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命的關懷和對自然的敬畏。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