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秀才歸江陵

· 杜牧
綵服鮮華覲渚宮,鱸魚新熟別江東。 劉郎浦夜侵船月,宋玉亭春弄袖風。 落落精神終有立,飄飄才思杳無窮。 誰人世上爲金口,借取明時一薦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綵服(cǎi fú):華麗的衣服。
  • (jìn):朝見君主或朝拜聖地。
  • 渚宮(zhǔ gōng):古代楚國的宮名,在今湖北省江陵縣。
  • 鱸魚(lú yú):一種美味的魚。
  • 劉郎浦(liú láng pǔ):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劉姓人物的渡口。
  • 宋玉亭(sòng yù tíng):可能指紀念宋玉的亭子,宋玉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學家。
  • 落落(luò luò):形容豁達開朗,不拘小節。
  • (yǎo):深遠,不見蹤影。
  • 金口(jīn kǒu):比喻能言善辯,有權威的言論。
  • 明時(míng shí):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時代。
  • 薦雄(jiàn xióng):推薦英才。

翻譯

穿着華麗綵服,劉秀才前往江陵朝見渚宮,恰逢鱸魚新熟,他告別江東。 夜晚在劉郎浦,月光侵入船中,春日在宋玉亭,微風輕拂着他的衣袖。 他的精神豁達,終將有所成就,他的才思飄渺,深遠無窮。 在這世上,誰是那位能言善辯的金口,能在清明時代推薦這位英才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劉秀才歸江陵的情景,通過「綵服鮮華」和「鱸魚新熟」等細節,展現了他的尊貴與離別的情感。詩中「劉郎浦夜侵船月,宋玉亭春弄袖風」以對仗工整的句式,勾勒出一幅夜晚與春日的靜謐畫面,同時寓含了對劉秀才前程的美好祝願。結尾的「誰人世上爲金口,借取明時一薦雄」則表達了對劉秀才能得到賞識的期盼,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時代英才的珍視與推崇。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