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羣

· 杜牧
翠巖千尺倚溪斜,曾得嚴光作釣家。 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年花。 明時刀尺君須用,幽處田園我有涯。 一壑風煙陽羨裏,解龜休去路非賒。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嚴光:東漢時期的隱士,曾與光武帝劉秀同窗,後拒絕出仕,隱居垂釣。
  • 越嶂:指越地的山峯。
  • 丁字水:形容水流交匯成丁字形。
  • 臘梅:一種冬季開花的梅花。
  • 二年花:指臘梅花開兩年。
  • 明時:指政治清明之時。
  • 刀尺:比喻權衡、裁斷的能力。
  • 幽處:幽靜的地方。
  • 有涯:有限。
  • 一壑風煙:指山谷中的風景和炊煙。
  • 陽羨:地名,今江蘇宜興。
  • 解龜:指辭官歸隱。
  • :遙遠。

翻譯

翠綠的山岩高達千尺,斜倚着溪流,這裏曾是嚴光隱居垂釣的地方。越地的山峯遠遠地分隔出丁字形的水流,臘梅在遲來的季節裏再次綻放,已是第二年的花朵。在政治清明的時代,你需要運用你的權衡能力,而在幽靜的田園中,我的生活是有限的。在陽羨的山谷中,風煙繚繞,我辭去官職歸隱,歸途並不遙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政治的疏離感。詩中,「翠巖」、「溪斜」、「嚴光」等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遠離塵囂的隱逸氛圍。通過對「越嶂」、「丁字水」、「臘梅」等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田園生活的渴望。後兩句則直接抒發了對政治生涯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詩人對個人生活選擇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