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太守罷郡山村偶題二首

快活田翁輩,常言化育時。 縱饒稽歲月,猶說向孫兒。 茅屋樑和節,茶盤果帶枝。 相傳終不忘,何必立生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ī):拖延,停留。
  • (jié):這裏指木頭的接合處,即榫卯。
  • 立生祠:爲活人建立的祠堂,以示尊敬和紀念。

翻譯

像那些快樂的農夫一樣,他們常常談論着自然的孕育之時。即使歲月悠長,他們仍然會向孫兒們講述這些故事。茅屋的梁木和榫卯,茶盤上的果實還帶着枝條。這些傳統代代相傳,永遠不會被遺忘,那麼又何必爲活人建立祠堂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村田園生活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簡單生活的嚮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詩中「快活田翁輩」展現了農夫們的自在與滿足,而「縱饒稽歲月,猶說向孫兒」則體現了對傳統的珍視和傳承。最後兩句「相傳終不忘,何必立生祠」深刻指出,真正值得尊敬和紀念的,不是形式上的祠堂,而是那些代代相傳的美好傳統和精神。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