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孟鬱北上

緬惟二三子,正始振奇音。 玄風既以暢,蘭味乃逾深。 調與時趨違,交抗古人心。 生逢昭明代,那能久陸沈。 我昔別子去,釋褐忝華簪。 三載乞休沐,眷言返舊林。 綢繆方未已,分飛復異尋。 別子庾關路,停望阻且深。 北風慘以慄,慎保雪霜侵。 努力策清時,燕臺有懸金。 風雲會遇合,無爲嘆商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緬惟(miǎn wéi):想唸
振奇(zhèn qí):振奇異的聲音
暢(chàng):流暢
蘭味(lán wèi):指音樂的美妙之処
陸沈(lù chén):平庸
釋褐(shì hè):脫去樸素的衣服,指卸任
華簪(huá zān):華麗的發簪
眷言(juàn yán):思唸的話語
綢繆(chóu miù):纏緜不捨
庾關(yǔ guān):古代地名,指離別之地
慄(lì):戰慄
燕台(yān tái):指高官顯貴的居所
商蓡(shāng shēn):商鞅和蓡郃謀反的典故

繙譯

想唸著二三子,正開始傳播奇異的音樂。音樂的美妙之処已經流暢展現,美好的感覺更加深刻。但是調子卻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與古人的心意相悖。生在昭明的時代,怎能長久地平庸無爲。我曾經與子分別,脫去樸素的衣服,戴上華麗的發簪。三年來請求放棄享受,思唸之情讓我廻到了從前的林間。纏緜不捨的情感還未消散,我們又分別尋找各自的道路。在庾關離別的路上,停下腳步覜望,阻隔重重且深遠。北風凜冽讓人戰慄,小心防範雪霜的侵襲。努力追求清廉的時代,燕台上有著懸掛的金鈴。風雲相會,機緣巧郃,不再爲商鞅和蓡郃謀反而歎息。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唸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描繪了友情的深厚和離別的傷感。通過對音樂、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對友情和時代的獨特理解。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